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滑落。随着“砰”的一声,一个身影快速起立,跑向靶机。
“呼吸急促,扣动扳机用力过猛,射击节奏不稳……”此时,陆军工程大学射击训练场上,军事基础系某教研室教员孙振武依据“赛教员”的语音播报和数据显示,对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赛教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教员,它是学员们对“智慧教学”射击系统的爱称。训练场上,这套系统由于具有精确、客观、便捷的特点,有效提升了学员们在各种“赛道”上的训练成绩,因此得名“赛教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赛教员”的出现,可以从一张曲线图说起。在孙振武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学员成绩分析图,它的横轴是时间,标注着2018年至今的6个年份;纵轴是学员射击成绩的优秀率,从27.4%一步步攀升至87.9%。如果从数学角度分析,这条曲线的最大斜率,出现在2021年。也就是说,这个时间点,学员射击优秀率开始陡然增长。而这个点,恰巧也是该课程智慧化教学改革的“元年”。
据该教研室领导王大伟介绍,过去,射击是一堂“八成看经验、两成看悟性”的课。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战场环境千变万化,单纯靠“经验”和“悟性”显然无法适应未来战场需求。
如何才能将好经验固化成硬实力?为了找到答案,该教研室深入调研,与基层优秀射手交流合作,同其他院校教员研究探讨,但总是跨不过那道无形的跨栏——“我认为”三个字,成为各方交流讨论中最常出现的高频词汇,有时候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谁也不能说服谁……
直到2019年,孙振武前往地方大学参加活动。会场上,一台并不起眼的VR一体机,吸引了他的注意。孙振武突然想到,人总是带着主观态度思考问题,而机器相对而言更加客观公正,为什么不能在射击训练中引进“机器教员”呢?
这场不经意的“邂逅”,成了射击课程智慧教学的起点。不到一年,智慧课堂1.0版本成功上线。两个月后,教研室测评发现,学员射击成绩有了大幅提升,看着学员成绩曲线图上优美的上扬弧线,王大伟兴奋得一拍桌子:“路子对了!”
然而,没过多久,教员们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不少学员反映,系统内的细节构造与真枪存在一定差异,系统显示成绩高,不代表真正打得好。
“花架子搭不出高楼,假把式练不出真功。”教员们走进学员中间,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孙振武带领团队把千余名学员的射击成绩找出来,反复对比分析,先后整理出“系统信号距离受限大”“终端控制不稳定”等10余个问题。教员们聚在一起拆解系统、优化理论,与厂家共同开始了新一轮产品创新。
半年后,智慧课堂2.0版本成功出炉!“回炉重塑”的“赛教员”,不仅解决了与真实枪支的匹配度问题,还在原有基础上引进了综合模拟射击训练系统、手枪智能化射击训练系统和射击心脑功能状态监测评估系统等多个全新的功能模块。据孙振武透露,目前,“赛教员”正在加班加点学习巷战、阵地战等实际场景。下一步,实战化单兵模拟对抗系统也将与学员如约相见。
“5次击发时间间隔为7.43秒,命中5发,弹道偏下……”又是一场射击训练,听着“赛教员”的深度分析通报,看着屏幕上5个孤零零的弹孔,学员石松贤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在这一刻,他更加明白——下一枪,该如何去打!(岳 凯 本报特约记者 雷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