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农作物产量与农民收益,现阶段全面杜绝使用普通地膜,不再提高土壤残膜的“增量”,减少乃至避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在目前实际农业生产中比较难实现。回收困难、回收成本高、回收率低等因素,使得降低土壤残膜的“存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否有较好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资料图片)
近日,常州百利基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民就生物降解地膜的发展热点及难点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生物降解材料重要性与日俱增
【CCN】当前,随着我国“禁塑限塑”力度的加大,生物可降解材料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您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与不足?
【王惠民】在我国一系列基本国策中,包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水土保持、科教兴国等。我认为,禁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这几项基本国策能够实现的重要路径和关键环节。所以,从战略上客观地看,降解行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广阔和光明的。
目前行业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因产能未释放而尚未形成规模化导致的产品价格偏高、市场需求端对产品的了解认知不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监管配套、产品参差不齐等,是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行业参与者,需要主观地调整好心态,做好应对措施。
【CCN】PBAT作为一种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成为当前可降解塑料领域的投资热点。您认为,PBAT的优势在哪里?其生产现状如何?
【王惠民】PBAT的主要优势有两点:一是从根源来看属石油基产品,原料的供应和生产比生物基产品更为稳定和充足;二是在降解行业中应用时间较长、应用范围较广,无论是生产工艺配套成熟性,还是应用端性能满足度,都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加工工艺目前也一直在迭代优化。
基于以上两点,PBAT具备极大的产能释放空间,一旦下游应用需求端打开,其价格有望降低到与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相差不大的水平。届时,降解塑料对传统不可降解塑料的市场化替代,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任何原材料都有自身的特性,这些特性在某些方面是优势,在另外的方面就是劣势。由于PBAT比较适用于膜袋类产品的加工,致使其在注塑产品的生产上存在不足乃至完全不适用。因此,我们百利基一直致力于多种降解原材料的应用研发,以满足市场对于多种应用端的需求。
【CCN】百利基在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面有哪些优势?所生产的产品都应用于哪些领域?
【王惠民】百利基降解技术是从1998年开始研发工作的,至今已有20多年。多年来,公司专注于降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已积累了从淀粉改性、以PLA和PBAT等生物降解塑料为核心的原料改性,全生物降解母粒制造、全生物降解终端产品应用端的功能实现,到相关产品产业链的闭环生产所有技术和设备开发的能力。
公司目前获得了20多项专利,未来还将申报多项专利,来形成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生物降解技术专利体系。公司开发的BioSuee?誖系列材料,适用于吹膜、流延、淋膜、注塑等加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膜类、袋类、网类、塑料件类、无纺布类等制品,达到了可替代传统塑料的功能。目前已开发出各类20多种终端产品,形成了系列化的产品群,并储备了其他后续应用产品开发的强大基础和综合能力。
公司目前已通过具备CMA、CNAS资质检测机构关于生物降解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红外光谱检测、重金属/有毒和有害物质检测。“百利基”BioSuee全生物降解材料,通过欧盟RoHS、REACH、EU2016/1416检测,并获得欧盟HOME/INDUSTRY OK COMPOST 、SEEDLING及美国BPI认证。
自从国家正式发布禁塑政策后,行业里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企业。我们经过研究和交流,发现很多同行发展很快,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希望参与到这个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大家共同进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能够成为中国制造业又一张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片。
生物降解地膜破“白色污染”困局
【CCN】曾几何时,农膜成为了“白色污染”的一大主要“元凶”。您认为,造成这一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王惠民】地膜覆盖应用到农业生产种植的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中国的。与常规裸地种植相比,这项技术不仅可以使农作物稳产、早产、增产,而且还使得部分喜温作物的栽培极限范围北移2~5个纬度,为解决我国耕种面积相对有限、粮食供给不足等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地膜应用的三大基本情况是,使用时间长、覆盖面积大、应用范围广。由于传统不可降解地膜回收困难、回收成本高导致的“重使用、轻回收”,使得农膜造成的土壤危害、环境污染乃至农作物减产形势日益加剧和严重。
简单来说,传统不可降解地膜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就是因为“不可降解”造成的。关于这些影响,许多机构组织和科研院校都做了研究和报告,在这方面有许多非常详实和深入的数据。
【CCN】您认为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如何才能解决当前的窘境?公司的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的优势在哪里?
【王惠民】在普通PE地膜覆盖技术尚无法取代且缺乏有效残膜回收利用手段的前提下,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将是未来我国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途径。我国已连续多年每年开春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问题,今年一号文件就明确提出要增加1亿斤的产量。对于地膜行业来说,这也意味着要在抓住扩大耕地机遇的同时,解决残膜污染的问题。
简单来说,衡量一个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是否真正合格的标准就是,既能在农作物生长周期中,拥有传统地膜满足农艺耕作和农作物生长需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又能在农作物生长周期之后,无毒、无害、无残留地降解消失。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机理,主要在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以及包括紫外线在内的外部条件加速破坏和氧化。这项技术的应用难度主要是,面对复杂开放的大田环境,以及多种农作物不同的耕作农艺和生长周期,需要不同性能指标的产品进行匹配。针对某一农作物,不同的区域需要匹配不同的全生物降解地膜;针对某一区域,不同的农作物也需要匹配不同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按照我们的经验,针对某一区域的某一种农作物,至少要经过2~3年的试验验证,才能摸索和匹配到适合的全生物降解地膜。
百利基在做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这些年里,在国内做过的试验、推广和应用累计超过50万亩,对20多种农作物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CCN】一直以来,公司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百利基为何如此重视行业标准?这对未来公司发展有何益处?
【王惠民】目前,围绕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方面的标准:一方面,具备可操作的标准和工具十分匮乏;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机构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评价也仅限于作物适用性评和降解速度、降解率等方面的实验室评价,检测方法受限于实验室环境和人为设定的有限条件,检测结论对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气候、土壤等复杂环境及多种农作物实际应用中的评价和指导意义有限。所以,根据全生物降解地膜实际应用场景多种影响因素构建评价体系,制定实操性强且适用面广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评价体系》,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适用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和大面积推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评价体系》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农用地膜污染及其导致的土壤理化性能下降、农作物减产等问题,在整体设计中,将机械性能测试、热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隔性、降解性能、作物适用性评价等作为主要技术考量要素,充分考虑具体产品在应用周期不同阶段对农作物和环境的不同影响,并进行指标设置。在指标设置中,按照科学和合理原则,明确表述各项指标内容,不同指标分权重大小,评价方法简单易行,评价结论清楚明了,实操性强且适用面广。
百利基与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作为发起单位,参与由CSTM组织的《全生物降解地膜评价技术体系》制定。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在于,将极大降低社会及环境成本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评价体系的实施,指导产品和农业生产企业和根据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自身长期发展规划及短期经营计划,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农业管理部门和农资销售部门,可以以此作为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销售和应用的指导依据。同时,将为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推动降解高分子材料在其他领域内得到更广泛、更高效的利用,为上、下游企业及市场消费场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目前,《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评价体系》的编制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括以后在实施和践行过程当中,要把这项有益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仅靠几家或者几十家企业和单位就能够完成的。在此,我谨代表参编单位工作组,诚挚邀请全生物降解行业上下游相关的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以及原料、改性、吹膜、检测、设备、供应链等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我国全生物降解地膜科学、体系地推广应用!
【CCN】2023年,公司在关键产业方面有哪些重要布局?
【王惠民】我本人从是从1998年开始从事降解行业工作的,经过十几年的研发积累,到2010年,开始将研发成果应用于全生物降解地膜领域。
从2010年到现在,百利基一直以全生物降解地膜作为主营业务。由于前些年国家还没有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给予重视和关注,甚至说,还没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所以进入和参与这个行业的企业非常少。这十几年一路走过来,非常不容易。
未来,百利基还是会在全生物降解地膜行业,继续深耕发展。不同的是,以前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孤独前行,现在有了更多肩并肩、心连心的伙伴。我相信,我们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前途一定越来越明朗,我们也绝不会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