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自今年3月10日起,北京在全市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版,此举属全国首创。截至目前,全市已签订网签合同6800余份。
【资料图】
据介绍,针对养老服务机构存在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监管机制不健全、收费不合理、退费难等问题,北京市民政局落实升级建设北京养老服务网、全面推行服务合同网签工作、加强预付资金管理等6件实事,切实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满意感。
全市已签订网签合同6800余份
2022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修订下发《北京市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版)》(示范文本)。自今年3月10日起,在全市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版,此举属全国首创。截至目前,全市已签订网签合同6800余份。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李强告诉记者,“以前合同需要手签时,有的老人和监护人、担保人可能不在北京、不方便当面签订,我们会把合同邮寄过去,效率比较低,也有一定风险。现在,缩短了入住期间办理业务的时间。”
李强表示,合同网签也能帮助养老机构规范合同的管理,“特别是电子版合同,有效避免了曾经纸质版合同因长时间保存不当、丢失或者损毁等情况。此外,合同网签可以随时在电脑或者移动终端查询进度和合同内容。”
李强介绍,近期办理入住的老人已经完成了合同网签,合同临期的目前也有两三百份,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正在有计划地通过网签实行合同续签。
作为老人家属的王笑梅觉得,养老服务合同网签非常便捷,她的母亲已经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住了九年,而她和弟弟常年在国外,只能委托亲戚作为监护人,“如今,监护人不论在不在北京,都能在网上签好合同。”
养老服务合同网签除了方便快捷外,也为保障老年人权益划清了红线。网签合同要求养老机构逐项填报收费项目,并且限定收取预付资金的上限,不得超过月养老服务费用标准的四倍。既便于老年人和家属掌握机构收费的内容及标准,也便于行业主管部门掌握预付资金收费情况,防范收取大额预付资金的风险。
同时,记者注意到,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版要求租赁场地的养老机构明确填写租期并上传租赁协议。“这能避免因养老机构租期短于合同服务期而导致老年人权益受损。”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养老服务网将于6月底上线
按照“统筹集约、统分结合、数据联动、业务协同、便捷高效、无感无扰”的原则,北京市民政局升级建设北京养老服务网和北京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养老服务全要素记录、全流程监管、全口径分析的全息管理机制,形成“一网一端一平台”的新型养老服务信息化基础架构。
目前,北京养老服务网、北京养老服务小程序和北京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已完成页面功能框架整体设计,正在进行功能模块优化调整和数据对接,将于6月底上线运行。
“北京养老服务网上线后,已经备案的养老机构及其床位、价格等信息可实现一网通查,老人及其家属可以在养老服务网上根据价格、区域等因素筛选出想要的养老机构,并且这些机构都是在北京市民政局备案过的、正规的机构。”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人和家属还能在养老服务网上VR看房。此外,北京市民政局在北京养老服务网开发形成养老服务机构日常安全检查任务生成模块。
研究制定文件 加强预付资金管理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民政局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养老服务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养老服务经营者、消费者等进行概念界定;规范养老服务单用途预付卡发行、兑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建立预付卡备案和资金存管制度,保障预付资金安全。目前,实施细则和合同示范文本已形成初稿,正在组织征求相关单位意见。
同时,还将加快推动《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第2部分:养老机构》标准研制,目前已通过标准审查终审会,标准的出台将为养老机构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提供基本遵循。
今年以来,北京已开展97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及抽查工作(评定6家参评四星级养老机构,抽查70家养老机构、21家养老服务驿站)。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各相关区民政部门督促整改,发挥星级评定的导向作用,促进机构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