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洛阳市文明办消息,按照相关计划,今年洛阳市计划建设邻里中心280个,截至目前,已建成93个,其中城市区建成77个,各县建成16个。在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洛阳市鼓励各街道、社区、小区,充分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持续做好“一中心一特色”,让邻里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家的延伸”。
因需而设,邻里中心为居民心愿“埋单”
【资料图】
“社区邻里中心的教育、托育服务,对我们这样的二胎家庭来说太重要了!”近日,西工区014社区居民韩悦下班后,来到航空邻里中心“四点半课堂”接上儿子,又来到社区少儿托辅中心接上女儿,然后一起回家。“多亏了社区邻里中心为我们解决带娃的后顾之忧。”韩悦说。
该邻里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航空邻里中心为单位型社区邻里中心,014社区有不少双职工家庭,带娃问题一直排在群众“心愿清单”的靠前位置,因此,邻里中心在设置之初就将“如何帮群众带娃”这一问题纳入重点工作来考虑。
该邻里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室,提供图书阅览延时服务;建设社区少儿托辅中心,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服务……“目前,我们已为500多个家庭提供了辅助带娃服务,这成为我们邻里中心的一大特色。”该负责人说。
除了航空邻里中心,伊滨区新源嘉苑邻里中心在建设之初就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民意4576条,完善、新增裁缝、理发、日间照料等35项服务;洛龙区石油社区邻里中心真正实现居民参与建设、支持建设、共享建设……当下,洛阳市正有越来越多的邻里中心主动为居民心愿“埋单”。
依托“优势”,邻里中心建设“个性化”趋势明显
“以前看病得去医院排队,现在有个头疼脑热在家门口的便民就诊点,就能和专家面对面。”近日,家住瀍河区东关街道的李梦泽在街道邻里中心完成了一次求医问诊,只花了四五分钟。
东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依托第一人民医院,在邻里中心设置便民就诊点,专家排班上门服务,省去了群众涌入医院排队挂号、看病的麻烦。
在涧西区,重庆路街道重三社区邻里中心立足辖区内工业资源丰富的特点,在邻里中心专门开设相关工业发展史展示墙,齿轮、拖拉机等工业元素随处可见。
“我们社区党委下设10个小区党支部,有410多名党员,他们是我们社区的无形资产。”重三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重三社区邻里中心在孵化“三自”组织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组建了15支“三自”组织,高效助力联通民意,提升群众幸福感。
邻里中心特色化建设过程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
如果说社区是充满“人情味”“烟火味”的幸福家园,那么,承载着公共服务进社区等职能的邻里中心就是群众“家的延伸”。
如今,洛阳市正在加快推进邻里中心建设,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邻里中心更加注重问需于民、凸显特色。
洛阳师范学院社会学者安锋认为,邻里中心建设本就应该“去流水化”,每一区域的群众年龄、职业、需求各有不同,千篇一律的邻里中心无法最大化地满足群众需求,因此,以各区域群众需求为导向而形成的邻里中心个性化、特色化建设方案才显得尤为珍贵,这不仅能够让更多群众体会到“被尊重”“被重视”,还将助力运营后的邻里中心更“聚人气”“冒热气”。
群众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参与者,也是文明创建成果的共享者。在安锋看来,邻里中心特色化建设就是落实群众在文明创建过程中“主人公”地位的具体体现,其传递出的邻里文化就是“家文化”。在“家”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话语权,家家户户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氛围也会略有不同,但本质都是和谐与温暖,“邻里中心特色化建设的过程,其实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
据了解,下一步,洛阳市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摸清服务人群的人口属性和实际需求,继续推进邻里中心个性化、特色化建设,力求更加精准地满足群众需求,将区域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实现多方位的高效服务。(来源:洛阳市委宣传部 郑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