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7月15日至8月13日,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36名演职人员,在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完成11场演出。为时一个月的巡演圆满收官。
(资料图)
“此次共在雅加达、德波、勿加泗、万隆、井里汶、三宝垄、梭罗、日惹、泗水等9座城市巡演,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洁说。
巡演团感受印尼文化的魅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难忘那一句“谢谢”
结束巡演回到家乡,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团长地力下提·帕尔哈提始终对一个场景难以忘怀。
那是在万隆体育馆,来自新疆的演员们独唱、联唱、歌曲串烧、舞蹈、杂技等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热情的掌声。地力下提在台下为演员们拍照,就在掌声停止时,他看到旁边一位观众忽然站起来,用质朴生硬的中文,动情地对他说了一声“谢谢”。
“那一幕让我特别感动,从这位观众的一句‘谢谢’中,我深刻感受到,艺术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可以跨越国度、语言的障碍。”地力下提说,演出现场掌声久久不息,演出结束后观众多次要求演员返场,成为演职人员们最难忘的回忆。
本次巡演的节目中,既有家喻户晓的名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茉莉花》,也有经典舞蹈《摘葡萄》《朱拉》《刀郎木卡姆》,还有杂技表演《女子三人技巧——龟兹古韵》《水晶球》等,一首首歌曲唱出美好祝愿,一支支舞蹈营造唯美意境,一个个神奇的魔术表演向印尼观众展现了中国新疆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
在舞蹈《朱拉》中,伴着萨它尔、艾捷克、独它尔、弹拨尔、扬琴、手鼓奏响的十二木卡姆乐曲,领舞玛斯吐拉·米吉提和10位美丽的姑娘缓缓登场,在舞台翩翩起舞,高雅、优美、稳重、细腻,韵味十足的舞蹈,将新疆十二木卡姆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完成巡演任务,我们提前一个月排演,每天排练8小时以上,反复抠细节,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必须达到标准才能过关。在演出时,我们用心呈现,就是想为印尼友人奉献一场精彩演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玛斯吐拉说。
舞蹈《朱拉》。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完美演出”背后的考验
一个月时间辗转9座城市,完成11场演出,巡演时间长、跨度大、场次多,再加上印度尼西亚天气炙热难耐,对36名演职人员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为了能用最完美的状态迎接每一场演出,演出前,我们都会提前到场彩排,对光、走台等,确保万无一失。”此次巡演主持人赛里塔娜·库尔班说。
在梭罗演出前一天,舞蹈演员喀米拉·库尔班意外病倒,她不但要表演独舞《摘葡萄》,还要参与演出群舞《月圆》《朱拉》《金刀郎》演出。胃疼、发烧、呕吐等症状接踵而来,能不能按时上台演出?大家都捏了把汗。
第二天晚上,虽然身体依然虚弱,喀米拉仍坚持走上舞台。伴随着欢快的鼓声,她扬起眉毛、扭动脖子、快速旋转,表演细腻、动作技巧衔接自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在7分钟的独舞表演中,我咬紧牙关,暗暗对自己说,喀米拉,你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中国新疆,必须要坚持住。”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责任感,喀米拉不仅跳完了这支经典舞蹈,还坚持完成了接下来的集体舞表演。
让所有演职人员印象深刻的还有在万隆的那场演出。演出场地较为闷热,再加上舞台灯光的照射,巡演结束后,穿着厚厚服装的演员们,演出服都被汗水浸透,甚至可以拧出水来。
正是这份专注和敬业,巡演团受到当地政府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共有2.5万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每到一处,演出场地座无虚席,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新疆歌舞深深地吸引了印尼观众。
贾倩倩演出现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交流互鉴中增进友谊
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团体,巡演团不仅将中国新疆经典歌舞带到印尼,还别出心裁地将印尼民歌《哎哟妈妈》《美丽的梭罗河》与中国民歌《茉莉花》、民间音乐《卡琼赛乃木》融为一体,在舞台上分别用中文和印尼语演唱,让两国人文交流以融合创新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
用印尼语演唱《美丽的梭罗河》,对声乐演员贾倩倩来说是个挑战:“我练发音、记单词,在手机上一遍遍听,一遍遍记,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学会这首歌。”在梭罗演出时,歌声响起,现场观众不由地跟着贾倩倩一起和唱。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我真是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感悟。”
演职人员合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文化连接心灵,艺术沟通世界。演出间隙,巡演团还与当地乐团开展文化交流。在当地乐团的指导下,手持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一起演奏,还与异国友人一起跳起欢快的新疆舞蹈。大家在交流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共绘一幅文明交融、心灵相通的时代画卷。
巡演团还参观了位于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万隆市的“三宝宫”(郑和纪念宫)和“华族历史博物馆”。“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地力下提说,今后艺术团将进一步提升艺术创作水平,把木卡姆艺术更好地展示给世界,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