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对人工智能应用要求高、场景丰富,是大模型技术和算法突破的沃土。我十分期待未来推动大模型应用在金融领域的探索实践,从而带动金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8月28日举行的“金融大模型发展论坛”上说。本次论坛上,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金融大模型正式发布。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能够在汇集智慧、唤醒知识、众创价值、数字分身四大场景开展应用。
“生成式AI,顾名思义,是一类能够生成内容、解决方案或新概念的人工智能技术,它通常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使得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创作。现在,人工智能能使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创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说,“过去,我们把钢铁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标志,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要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算力作为标准,大数据、大模型都要依靠算力。”
(相关资料图)
倪光南认为,随着语言大模型的兴起,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性地将人工智能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对未来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相应地,数据存储产业也将成为未来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成为新的国际竞争高点。数据存储是数据的载体,与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共同构成数字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是现代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倪光南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表示,一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技术突破,这可能会成为智能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根技术和整个智能技术发展的基础设施。
多位专家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加速了各领域相互融合。据了解,马上消费此次发布的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就是在技术及数据积累基础上的成果。据悉,该模型已运行近3个月,意图理解准确率达91%,相较于传统AI的68%有较大提升;客户参与率达61%,高于传统模型43%的参与率,也高于人工坐席平均28%的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加快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这个融合进程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的探索,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成本非常高,因为很多服务都需要面向特定场景定制化,整个商业模式很难持续。但是,这一轮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智能基础设施呈现出来之后,相信会有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力表现出来。”王爱华说。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说:“最近,国内外产生了一大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形成了一股新的热潮,很多与金融有关,比如文本生成、金融产品客服、研究报告、智能获客等。但其基本定位还是智力劳动者的助手,不会整体取代一个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会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于人工智能运用中的风险防控,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杨新民提到了马上消费在金融领域进行的探索,包括加强深度防伪验证系统、人脸识别及生物特征识别验证系统的活体检测等。
“在工业领域、金融领域,大模型还有几个关键的难题。”马上消费首席信息官蒋宁表示,大模型目前还面临关键性任务和动态适应性、个性化要求和隐私保护、群体智能与安全可信以及基础设施能力四大难题。
杨新民表示,随着大模型的开放开源,深度合成技术的非法使用存在加速积聚的风险。针对提升大模型应用的可信实践,王爱华表示:“当从业者自身把安全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的时候,说明这个技术将会在整个领域广泛应用。”
孙茂松认为,通用大模型对文本语言比较重视,对数字其实不敏感,而金融数据很多都是结构化知识图谱,所以大模型在金融领域仍有很多挑战。